《神农本草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,写于战国时期,完成于西汉。本书以传说的形式,收集了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积累的药物知识。有这样的记载:“神农尝百味药,一日除七十二毒。”据考证,这里的茶指的是古代的茶,大意是说,早在古代,传说中的神农为了寻找对人类生存有益的植物,亲自品尝了各种各样的草,并在一天之内中毒多次。但他通过喝茶得救了。虽然这是一个带有明显夸张的传说,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得知,人类对茶的使用可能是从医学开始的。据考证,“茶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中期的《百声大师碑》年和《怀晖碑》年,从806年到820年。在此之前,“茶”是由多义词“茶”来代表的。
“茶”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“苦药草”。在古代,人们仍然缺乏对茶的理解。完全可以理解的是,只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类为苦味药草。当人们意识到它与普通苦药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,就创造了一个新词来分别表达它。
茶叶和谷物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。然而,“由于气候和其他原因,茶不是本地生产的。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,政府采取了有限的直接分配方式来供应茶叶,以达到“以茶治边”的目的。与此同时,政府不仅控制了茶叶的供应,还用少量的茶叶换取了大量的马匹,给这个兄弟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这是历史上的“茶马贸易”。
茶作为一种饮料,自唐代以来就已传到中国西北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,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,“一日无茶则病,三日无茶则病”。
茶从发明到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。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,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饮料饮用,也因为它可以在人体保健和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。三国时代,诸葛亮率领军队在南方和北方作战。有一次,士兵们到达了云南省的李海。士兵们对水和土壤不满意,患有眼疾。朱亮命令士兵们收集茶叶,烧开水喝。很快,眼疾被治愈了。直到现在,当地人仍称茶树为“孔明树”,称诸葛亮为“茶祖”。
中国是茶树的起源。然而,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植物茶,最早使用了植物茶,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、东方乃至全世界灿烂而独特的茶文化。我国的史书记载,在不明饮茶之前,“古人夏天喝水,冬天喝汤”,而且总是用温汤解渴。喝茶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坏习惯,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健康。至于茶在欧洲和美国,它被认为是“毫无疑问的最好的礼物从东方到西方”,“没有茶和咖啡在欧洲的介绍,饮用将更加奢侈”,“茶对人类的好处是无法估计的”,“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星之一”,“是一种极大的安慰”等等。世界各国的饮茶和茶叶生产与贸易,除了唐朝以前和以后从中国传入的朝鲜、日本、中亚和西亚以外,大多是在16世纪以后,特别是近200年才传入和发展起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