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沙县清池镇20000亩茶园航拍
600年后,贵州省金沙县的“青池毛尖”、“青池绿茶”和“青池翠片”多次在全国茶博会上获奖。好消息接踵而至。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“中国贡茶之乡”称号。这是该县首次被授予“中国”的称号。近日,记者走进贡茶之乡金沙清池,探访前世今生。盐茶古道寻古迹必须去青池镇才能了解金沙的贡茶文化。“金沙县因青池古茶树而获得“中国贡茶之乡”的称号。
赤水河旁的盐茶古道石刻
4月27日,记者一行从金沙县西北68公里处驱车前往金沙县清池镇雨荷村。在我们面前,嵩山高耸入云,山脚下的赤水河滔滔不绝。汹涌的河水拍打着河的两岸,诉说着历代贡茶的历史。我们走在数百年前运输清池贡茶和四川盐茶的古盐茶道上。52岁的罗承忠是当地的一名教师,他成为了青池镇历史的第一作者,因为他对当地历史了如指掌。他告诉记者,据《大定府志》记载,明朝洪武年间,当时的郡主魏宣的夫人佘祥到南京朝拜朱元璋,并通过这条古道向朝廷进贡了大量的优质清茶。古道旁,一簇簇古老的茶树映入眼帘。被当地人称为“大茶树”的古茶树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了。它的树干直径接近60厘米,树高超过12米,树冠覆盖60平方米。茶树的主人说,现在这棵大茶树每年可以收获70公斤绿茶。揉捻而成的鲜茶呈棕黄色、粘稠状,揉捻而成的茶汤呈棕绿色,香气浓郁。罗承忠告诉记者,镇上还有146棵古茶树,其中40多棵来自几千年前。虽然错过了最好的采茶季节,也喝不下一口明代的古茶,但蜿蜒的古盐茶道见证了沧桑,挺拔的古茶树树干在风雨中依然镌刻着历史。古茶飘香声名扬前面的赤水河,矗立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中,是四川的谷林,南面230公里是贵州的省会贵阳,位于川黔交界处的青池镇。如何准确把握区位优势,走出古茶发展的“新山路”?夕阳西下,牧童的歌声回荡在青池镇青岗林场的群山中。疲惫的鸟儿回到它们的巢里。金沙县清池张茶馆的负责人张德勇正忙着检查茶树的生长情况,准备采摘最后一批春茶。我们的茶园生产绿茶和红茶,其中福鼎小叶种已超过15年。说话间,张德勇为记者泡了一杯自己的“金俊美”。茶汤呈红色,桂圆香味持久,令人神清气爽。
2006年从深圳工作回来的张德勇,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茶叶加工厂,年产茶叶10万吨,茶园500亩。茶香溢出,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茶客。每个周末,茶馆门口的同村公路都挤满了来自四川、重庆和湖南的外国牌照车辆。上个月,张茶馆的日平均销售额达到了11万元。"我对青池茶的未来市场充满信心."张德勇兴奋地说道。信心来自于当地政府的主动性。据悉,金沙县已下发《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。决定从2008年开始,县财政每年安排100多万元的茶业发展基金,用于补助青池镇茶业发展贷款利息和基地建设补贴。科学规划是以“原平、大坝、伯阳”为核心产业的“青池镇功茶产业示范园区”,以集群带动金砂宫茶井喷发展。目前,园区已种植茶叶18177亩,每亩茶青300公斤,茶青3120吨,年产值3.12亿元。推出了清水堂品牌清池毛尖、清池翠片等一系列领先的绿茶产品。随着茶旅结合新探索黄昏的临近,清池镇大坝村回龙湾村的森林深处,坐落着优雅的家。主持人刘玉红正在用手揉捏古茶树群。茶叶组包装精美后,就成了“时光汤色”的高端古茶道。
每盒附赠的礼品中含有1斤清池古茶。市场价格为2400元,深受上海、浙江等地客户的欢迎。刘玉红说,上个月,她在手工制作的古茶道上卖了10多万元。去年,刘玉红看到青池视察古茶树。她泡了十几年茶,看中了青池茶的商机,以每年500元一棵的价格承包了镇上三分之一的古茶树,并聘请了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七名茶业毕业生手工泡茶。青池古茶历史悠久,底蕴深厚。我们遵循当地茶农手工揉捻茶叶的工艺流程,遵循“小而精”的发展路线,确保每一个茶包集团都保留着香清甜美生活的特色,深受省外客户的喜爱。”刘玉红搓着茶球说道。此外,刘玉红还瞄准了邻近的古晋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,购买当地农民的旧房,并将其改造成住宅。”三年后,这些距青池收费站仅2公里的古老茶馆将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。“刘玉红渴望到处说这句话。据报道,今年青池镇将在回龙湾古茶树周围建设50多个民宿、酒店和农舍。
茶香带来新生命。金沙贡茶一直卖得很好,古老的茶叶订单供不应求,热农舍小屋给了村民新的希望。东风的发展激起了发展的热情。金沙贡茶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,让大众在茶香中取暖,逐渐走向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