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的“出口茶”或“国产茶”只是贸易中的相对术语。“国产茶”可以“出口”,“出口茶”也可以“国产”。因此,不应将其用作分类标准。
中国的六部佛经中没有“茶”这个词。在唐朝以前,“茶”这个词大多被用来代替,如“衡”、“居”、“有”、“明”、“茶”、“玄”,这些词都是从茶或当地方言中借用来的。另一个例子是库车语、瓜蒌语、果洛语和武罗语,它们都是不同文字的发音,还有在云南省仍然存在的“高青”种。直到唐朝(公元656-660年)苏修订《本草纲目》才统一了“茶”这个词。然而,“茶”这个词被官方广泛使用,并由陆羽的《茶经》(公元780年)首次提出。
在国外的圣经或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没有“茶”这个词。直到6世纪末,荷兰出版了《林柯登旅行记》,在它的英文读者中被称为Chaa。虽然荷兰人在1606年把中国茶叶从澳门卖到爪哇国,并在1610年用船把茶叶运到欧洲,但直到1644年,英国商人才在厦门港建立了茶叶贸易公司,他们才使用厦门方言“茶”来拼写“茶”
在中国古代,“南”字和“名”字意义重大。例如,“南,库车”的“南”一词源自“木”,因为中国云南和四川的大茶树都是树状的。但在传播到亚热带的印度、缅甸、泰国等地后,它进化成阿萨姆类型的大叶种。它的芽和嫩叶含有较高的黄烷醇,味道苦涩,适合制作发酵茶,如红茶。
茶叶和其他树木像椅子一样小,在冬天生长.“茶”一词来源于“草”,灌木类,小叶类,冬季,抗寒性强,可生长在寒冷或温带地区。其叶中黄烷醇含量较低,苦味较轻。在江北、江南及我国东南、日本、俄罗斯等省均有栽培,适用于制作各种非发酵绿茶或半发酵绿茶等。
可以看出,我国的古代祖先,无论是创造文字还是命名植物,都是非常科学的。
根据我国最早的自然历史词典《雨雅》,“楠,苦茶也.它被称为“今天早上的茶和以后的茶”,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茶叶分类。
在中国古代,茶经在迅速传播后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饮料。隋代诗人张载登《成都白土楼诗》:“香茶六情,九香九区”;唐代诗人白居易《西蜀梦鼎茶诗》:“秦人知水微,老茶为梦山”。